17小说网

17小说网>大道堂刘承恩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节没有调整好,下个季节秋天就容易得寒热交替的疟疾,到了冬天还可能会重复发病。这也从根本上告诉我们,对于夏天丰富的阳气,应采取适应并吸纳,而不是抵触和逆反的方式。倘能如此,也必然会让人体健康的生命之花得到盛放。

说到这里,有一点值得分享的内心体验是,《黄帝内经》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养生之”圣经“,就在于它阐述的往往不仅是一种具象的东西,还带有一种根本的说明。就拿夏季养长为例,植物的开花结果是如此,其实人的生命也一样。具体说来,阳气开散可催花,阴气凝聚方生果。植物有雌雄,人有男女;植物在天地气交的时候会开花结果,人尽管体现方式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从个体生命来讲,会有一个性别特征的日渐凸显,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生命之花渐至盛开,而在男女生命之花盛开的同时,一种相互吸引的“花粉”开始传播荡漾,双方跨越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界限后相互采纳精华最终“结果”,即有了新的生命的诞生。这里,《黄帝内经》还值得颂扬的一点是,它不仅是漂浮在半空中的美丽的云彩,空有其看似完美的气机理论的阐述,而且还告诉我们生命到底该如何滋养,这里提出了“夜卧晚起”,没有任何成本,只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施行的一个方案。

如果认真研究过春季养生,那么,这里,细心的你就会发现,《黄帝内经》在春季养生的时候也打过“睡觉”的主意,而且都相同地提到了“夜卧早起”,二者是否本质上都一样呢?是不是说春季养生和夏季养生基本没有什么时令变化的影响呢?如果相对量化来说的话,那就是夏天需比春天睡得还要晚一些,白天起得还要早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夏天阳气充盈,而且从看“天色”的角度上讲,昼更长夜变得更短了,所以人的养生也要与阳气的渐盛相呼应,要睡得再晚一点,起得再早一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1)

时下,提到夏天,人们很容易会想到一个词:桑拿天。骄阳似火的夏季,让很多因为害怕寒冷而把自己装进套子的人也会对冬天充满念想;但另一方面,时令是无法“换台”的;再说,夏季阳气充沛也是生命之花绽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姑且把避暑算作首先需要“救急于水火”的事的话,那么,与环境相适应的疏泄也绝对不可以懈怠。

(1) 迫在眉睫的夏季避暑

太阳像一个在我们头顶从上面加热的火炉,世间万物被滋养着,被炙烤着,面对此,海参会蜷缩着身子躺在浅海中不吃不动,用消耗体内积存的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直到秋凉;非洲浅海水域的肺鱼可以通过自身分泌黏液把泥土粘在一起筑成避暑求凉的安乐窝;南非的树鱼则会爬到树上的阴凉处,为了度过酷夏而酣睡两个多月;而当鲸鱼觉得热时,它可以用冷水冲洗口腔和鼻腔,然后会把热水变成美丽的喷泉;其他的如松鼠会翘起尾巴遮阳,兔子会用耳朵散热降温,蜜蜂会用双翼扇风,犀牛可以在泥里打滚,狗可以吐舌头散热,鸡可以展翅降温。人呢,人该怎么避暑?风扇24小时夜以继日地散热吗?空调开到18℃把房屋变成一个“大冰箱”吗?

有一个词叫“苦夏”,大体上就是针对那些容易中暑的人而言的。说夏天的时候很苦,原因就是阳气太盛,天气太热。这个时候,既要让阳气升发,又要注意不让阳气过度发散。就如何避暑的问题,人跟动物避暑的方法类似,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临床调查发现,夏季中暑人群大体与我们公交车需要优先照顾的人群相当,即老、弱、病、孕等,残多为外力所致,一般说来与中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个分类出发,进行一个中暑原因和应对上的简单说明,可参照对号入座。

其一:老

老,即老年人。老年人之所以容易中暑,一句话就说完了,因为他们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可以近似地打个比方,就像很多家用电器,如电脑、电视等用得时间长了,大多会有散热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功能发挥一样。老年人本身体质弱,而且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在高温季节中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这里建议老年人在气温超过37℃时应尽可能呆在相对凉爽的屋子里,少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即使喜欢运动对自己体质较为有信心的老人,也要尽可能避免在中午11时至下午4时这段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以减少外界的阳光直接辐射在身体上。在出汗后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为了防止狂饮,绝对不可等到口渴了再去饮水。饮食要以清淡素食为主,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或绿豆汤、金银花水等清凉防暑饮料。

其二:弱

弱,在这里主要是针对婴幼儿而言的。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防止他们中暑不仅是因为他们被寄予的希望大,还因为他们身体各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也还相对较差,而且较多的皮下脂肪也会对散热不利。因此,在穿着上首先应为其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2)

其三:病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如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也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所以也易引起中暑。除此之外,一些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加之炎症“助纣为虐”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夏天出汗多,营养流失太快,人们因各自的病患不同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尽管如此,夏季,单纯的营养补给还不容易被吸收;而且“补”的火候也很难掌握,少了身体还欠缺,多了又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这里推荐你可以在了解自身疾患的基础上,将豆浆作为消暑进补的一剂良药。众所周知,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而且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豆饮,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其四:孕

一个人吃,两个人吸收,孕妇因为怀孕后体力消耗大,身体处在一种极度虚弱的境地,而且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则更容易中暑。对于孕妇的中暑防治除了衣着应凉爽宽大并经常用温水擦洗外,还需要在吃上下工夫,多吃新鲜蔬菜、豆制品及一些补气益阳的食物。比如可以取用百合干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就做好了这道百合莲子豆浆。

夏季养长,避暑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说从正面对身体进行呵护,在策略考虑上一个应有之义则是防止疾患的侵袭。这就像一些谋略之士所称的,很多时候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一样。为了防止中暑,除了一些常规的防守外,家中常备一些中药也是必需的。比如具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的藿香正气水;可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的十滴水;可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的人丹;多用于中暑昏迷者急救的暑症片。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2) 夏季,身体疏泄的安全通道

夏季避暑人之常情,也是养生之要义,但为什么还要“无厌于日”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利与弊。一方面强调了夏热容易使人中暑之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夏热之利,即疏泄。回答为什么要“无厌于日”,这还得从其本意说起。

厌,本意是满足的意思。如人们常说的百听不厌其本意就是听了很多次也不满足还想听的意思。这里,显然不是说不要满足太阳的照射,而是转化为了不要害怕阳光、不要怕夏热的意思,当然,这里的不要怕并非说你可以跟太阳对着“火拼”,而是一种合理地利用夏热以接纳阳气,适当地出汗以疏泄之意。

时令的不同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实际上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恩赐,让我们的身体在一种时令转换中得到了“锻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应该更多地利用这种恩赐,而不是太多地借助甚至依赖空调、风扇等来赶走这样的上等好礼;否则,人体的毛孔在这种冷闭热张中变得张弛无度,这也正是很多人在沾沾自喜地享受空调带来的“品质”生活的时候,却得上了“空调病”等的原因。

需要纠正的是,过去“汗滴禾下土”的超强劳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太阳的照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日光浴反而变成了一种品质生活的享受。一方面是一种自我的调节和放松,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自然阳光让我们身体得到疏泄,不是通过人工的抽、吸等手段,而是在出汗的同时让身体的垃圾得到排泄,所以,夏天虽然比较热,但不要老躲在家里,至少可以到公园里、树荫下、小河旁边去活动活动,让自己出出汗。其实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有体会,那些久不出汗的人体质反而会下降,做事提不起神,走路提不起劲;相反那些经常出汗或者偶尔有机会出汗的人,反而有一种自己说不出来的轻松。其实道理就在这里,卸下的自然不是肩背上的包袱,而是排除了那些积淀在体内的“垃圾”。

事实上,疏泄在排除体内垃圾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空位”,这就像我们的电脑里面经常性地要作一些磁盘整理相类似,只有清除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那么进补等才有进得去的空间。试想,还没有到收获的时令而体内已经淤积了相当多的东西,那么,到了秋天如何进补?即使表面上那些进补的东西吃了不少,但实际上往往起不到进补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疏泄,所以那些进补的东西不能到位就是这个道理。从这里也解释了有些生活水平本不错的人,面对自己可爱宝宝不长身体很发愁的原因,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吃馒头就长的有肉有个的,自家孩子吃得也不差,甚至明显地要好出许多,怎么就怎么喂也不长个、不长肉的原因。这也是《黄帝内经》提到夏季养生的时候,强调要“使气得泄”的依据所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1)

第三节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天的三个月,谓之容平。在这个时令里,多天高风急地气肃清,此时人应该像鸡一样夜黑而归,晨曦而起,即要早睡早起;让自己的神志得到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收敛神气以使与秋季的容平相适应,故而不可神志张扬,以保持肺气清宁,这就是适应秋季时令特点而在养生上采取收敛人体之气的一种策略。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并且因为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故而冬天就容易发生飧泄疾患。

秋天之养收,这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之中也多早有感觉,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大多数人在谈到秋天的时候都会想到同一个词去为这个季节作定性,那就是秋高气爽。这个意思大体人们都能感觉到,但为什么会有秋之高,有气清爽之说呢?从自然现象分析来看,秋高是因为在经过了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大量的降水清洗了天空,使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穿过大气时光能的散失,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故而天空蓝而高远。气爽则是因为我国地面主要受冷高压的控制,下沉气流盛行,驱走了原来的暖湿空气。加之入秋之后气温宜人,人们出汗较少,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但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来看,之所以有秋高气爽之说还在于秋之正气为燥气,而燥气具有收敛之功的原因。

秋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处于一种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且还是多变的季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热、燥、寒。一般来讲,从立秋到处暑可谓是秋阳肆虐的“热期”,此时的秋阳像是在做最后的属于压轴戏一样的表演,故此,不仅温度很高,而且时有阴雨绵长,所以湿气较重,二者双管齐下,人们大多会面对一个“秋老虎”的炙烤。随着季节的更替,到了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又秋风登台,天气干燥且昼热夜凉,有“一早一黑冷嗖嗖”的民间俗语,此属于稍有不慎就可能伤风感冒的“燥期”,旧病复发在此阶段多成为了家常便饭。寒露过后,北方的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寒期”。可见,一秋者至少三变,也难怪很多人多有“悲秋”的情怀。

秋天无论从时令特点还是气候变化所言,燥气都是一个“主旋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的“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从字面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急”形象地说出了燥气的脾性,是一副风风火火不由你辩解的样子。气急而生的燥气,让那些湿润变得燥硬,不知不觉中,衣服、室内的空气都被抽干了水分,地也就跟着变得明亮而透彻。当然,人自然没有被放过,也不可能脱逃和回避。那么,是否就是被动的无奈,任凭秋之燥气肆虐呢?不能改变时令的环境,但至少人们可以降低燥气对人健康的侵袭,尤其是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更是秋燥的主要表现。

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2)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在主张对症下药,实际上,有其症必有其因,相同的症状往往病因却不相同,所以,对病证更要对病因。从秋燥来看,因为“燥”从火,所以,对于燥的防治,我们不妨从“水”的角度予以考虑,而倡导以饮食调养来抵御“燥气”,则多可达到“燥则润之”的效果。具体说来,可以采取汤、粥等。汤如,将猪肺洗净切块,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冲洗干净;将切成块的两个雪梨去心和核;约两百根白茅根切短。5克陈皮用水浸软,与猪肺、雪梨、白茅根一齐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权倾天下(上)  真千金只想修道  路遥之寒易  不要忘记我  和熹传  春色入酒【CP完结】  成为替身文渣女主她妈后  玄奘精神  (红楼同人)奸商贾赦[红楼]+番外  失宠弃妃  绝世神通  和邻居姐姐恋爱了  绿天庵  九重天小仙侍  弱攻的春天  逃生不如谈恋爱  术士的幸福生活  长公主的当代生活  随身带个异空间  夫人她表里不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